• 首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审稿指南
  • 订阅指南
  • 联系我们
引用本文:林喜芬、董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行状况的实证研究——以557份律师调查问卷为样本,载《交大法学》2016年第3期,第125~141页。
Lin Xifen & Dong Kun,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xclusionary Rule: Based on a Survey about 557 Lawyers,2016 (3) SJTU LAW REVIEW 125-141 (2016).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906次   下载 1569次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字体:加大+|默认|缩小-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行状况的实证研究——以557份律师调查问卷为样本
林喜芬、董坤1,2
1.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2.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摘要:
以557份律师调查问卷为样本,本文展示了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状况。在律师视角下的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刑讯逼供等方法"的界定较模糊,无论是暴力殴打型的肉刑,还是"冻、饿、晒、烤等""疲劳审讯""长时间保持某姿势等变相折磨"等变相刑讯,抑或"心理强制、引诱、欺骗"等方法获取的口供,适用非法证据排除的空间都不大。"重复自白"的证据排除并无法律规范,实践中虽已有案例支持排除,但是,可能性也很小。从程序层面讲,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表现出"辩护方申请难""控诉方证明易""裁判者裁量权大"等特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与落实,不仅需要《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对该规则本身进行合理化,也需要宏观上对"控、辩、审"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刑讯逼供  口供  变相刑讯
DOI: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xclusionary Rule: Based on a Survey about 557 Lawyers
Lin Xifen & Dong Kun
Abstract:
Key words:  
您是本站第  4066363  位访问者!沪交ICP备20180131号
版权所有:《交大法学》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楼    邮政编码:200030
电话:021-62933317   电子邮箱:lawreview@sjtu.edu.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