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审稿指南
  • 订阅指南
  • 联系我们
引用本文:柏恩敬、刘思达:律师刑事辩护中的职业伦理——中美比较制度与实践对话录,载《交大法学》2018年第2期,第5~24页。
, Dialogue on Lawyers' Professional Ethics in Criminal Defense —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Institutions and Practices,2018 (2) SJTU LAW REVIEW 5-24 (2018).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2642次   下载 0次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字体:加大+|默认|缩小-
律师刑事辩护中的职业伦理——中美比较制度与实践对话录
柏恩敬、刘思达1
纽约大学法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
刑事程序是律师职业伦理最好的试金石。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后,中国律师在刑事辩护过程中的权利保障显著增强,不仅在侦查阶段就能以辩护人身份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服务,在调查取证和非法证据排除等方面也都较此前有了更多程序性权利。然而,更多的权利也意味着律师在实践中要对当事人和法庭承担更多的职业伦理义务,但目前国内学界对于律师职业伦理问题的探讨还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以案例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研究。中国律师在刑事辩护中都遭遇了哪些具体的伦理问题?对这些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又有哪些国外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对这些问题都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双方五家机构举办了两次研讨会,从四个由中美刑事司法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虚拟案例出发,深入讨论中美两国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调查义务、沟通义务、坦诚与忠诚义务、与媒体的关系等问题。以下的对话录正是基于两次研讨会的记录整理而成。
关键词:  
DOI:
分类号:
基金项目:
Dialogue on Lawyers' Professional Ethics in Criminal Defense —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Institutions and Practices
Abstract:
Key words:  
您是本站第  4067002  位访问者!沪交ICP备20180131号
版权所有:《交大法学》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楼    邮政编码:200030
电话:021-62933317   电子邮箱:lawreview@sjtu.edu.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